2025年5月20日,信息工程学院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会议聚焦当下重要议题,旨在提升教职工的政治素养,强化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为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筑牢思想根基。学院众多教职工积极参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在会议中,王振源同志就“加快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了深入探讨。他指出,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在当下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为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带来了新契机。信息工程学院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应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助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性创作与广泛传播。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增强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学院的智慧与力量。
史朋要同志以“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为主题发表看法。他强调,新时代青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信息工程领域,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院应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与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面对技术难题与行业挑战时,能够勇于担当、积极创新。鼓励青年学生投身于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项目,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高杰同志分享了对习近平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 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讲话的学习体会。他表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信息工程领域同样熠熠生辉。在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精益求精的态度。教师们应以身作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辛勤的劳动付出,为学生树立榜样。在科研项目中,鼓励学生像劳模一样,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以创造性劳动推动信息工程技术的突破与创新,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刘飞燕同志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围绕“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进行发言。她提到,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学院在教学与科研中要坚持自立自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一方面,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举办人工智能创新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突破传统。另一方面,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引导学生参与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同时,突出应用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社会价值。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要重视其带来的安全与伦理问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最后,党支部书记杨飞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政治理论学习涵盖多个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对学院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主题,与日常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息息相关。通过此次深入学习与交流,教职工们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责任与使命,为今后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全体教职工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教学中紧跟学科前沿,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科研中勇于探索未知,承担挑战性项目,取得创新性成果;牢记育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定期组织学习研讨活动、个人自主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学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信息工程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本次信息工程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此次学习,教职工们对相关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工程学院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为实现国家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